您所在的位置: 新闻动态媒体报道
防汛时刻准备着:青岛如何成"最不怕淹城市"
发布时间:2016/8/1  浏览次数:43371次  字号:   双击自动滚屏


2016-07-21 11:31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大雨时,工作人员将在有隐患的路面上摆放上这样的警示牌。 本报记者 何毅 摄


为防移位,每个古力盖都用三条铁链固定。 本报记者 王洪智 摄


在防汛工作中,凯撒联合疏通车是“主力”。 (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整理沙袋,准备用于防汛。 本报记者 何毅 摄


    对于此次大雨爽约,一些理智的网友表示,宁愿做好充足准备,也不要被大雨搞得猝不及防,不是每一次天气预报都准确无误,不是每一次准备都能派上用场,但是,一次疏忽就可能付出惨痛代价。记者了解到,岛城的防汛工作做得很到位,可以说汛期全天候待命。此外,对于重点路段的古力,每个盖子上加上三条铁链,避免古力盖被冲走或移位。 
    一个井盖加上三条链 
    按照天气预报,从19日夜间开始,岛城市区将出现较强降雨,各部门紧急联动开展防汛工作。20日,记者来到青岛水务排水公司第四分公司,探访防汛工作部署。“我们共有工作人员73名,负责管道养护疏通等。每天都很忙,特别是到了汛期,24小时对外服务。”据该分公司张经理介绍,“管道疏通和养护是夏天主要工作内容。前海一线是重点巡视路段,在汛情严重时,这些地点都有专人值守,如果水量太大,会配合交警进行封路。” 
    在采访过程中,公司工人正在麦岛路和东海东路路口部署防汛工作。记者看到,几名工人用电钻在古力盖上打眼,然后穿上铁链子,之后再固定在古力口边缘。“对一些管径大、流量大的古力,我们除了安装防护网,还用铁链对古力盖进行固定,往年都是用一根铁链固定,今年开始用三根铁链,可以防止盖子被冲走或移位。” 
    抢险队24小时待命 
    记者从青岛水务排水公司获悉,为做好2016年的防汛工作,公司从人员、物资、制度三个方面入手,做好各项防汛保障工作,成立了150人组成的汛期抢险队,做到24小时待命,同时成立防汛志愿队,对辖区内重点积水部位实时联动防汛。 
    “公司充分利用凯撒联合疏通车、抓斗车等先进设备,完成了金水路、山西路、燕儿岛路等100处重点及低洼路段90余公里排水管道的拿沙工作。”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抓住各区道路整治机遇,完成了57处破损堵塞雨水支管的疏通整治,确保汛期排水畅通。利用内窥设备加大雨水斗检查力度,将雨水斗按道路及路段进行分类普查统计,建立完善的雨水斗普查档案。 
    积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 
    夏季来临,强对流天气多发,也考验着本市的交通管理能力。据市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他们6月12日制定下发了《2016年暑期、汛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指挥班子,自接到恶劣天气预报后,交警部门严格按照方案要求,保证支队、大队和中队主要领导在岗执勤。 
    接到强降雨讯息之后,各交警大队将迅速对辖区前期排查出的积水、低洼、易塌方等交通安全隐患路段增设交通安全提示牌,同时实行交通管制,防止驾驶员驾驶车辆误入深水区。 
本报记者 王洪智 尹彦鑫鲍福玉 
    揭秘 管网标准和密度国内领先 在用德国管网不到千分之一 
    受强降雨影响,目前全国多个城市遭遇严重内涝,不少网友将德国百年前占领青岛时修建的地下管网视为城市排水系统“标杆”,青岛也被称为“中国最不怕淹城市”,而现实是,目前仍在使用的德国管网不到青岛排水管网千分之一,对整个青岛排水系统影响非常小。 
    “德国管网”作用甚微 
    据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陈勇介绍,得益于上世纪初德国人修建的排水系统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德占时期建造的80公里排水管道,大部分管网因超期服役破损和城市规划等原因被翻建整修,目前已改造77。34公里,只有约2。66公里雨水暗渠和污水管线仍在使用。目前,青岛市内三区排水管网总长近3000公里,德国管网占比不到千分之一。 
    记者实地探访了仍在使用的2。66公里德国排水管网。安徽路排水管道入海口位于青岛栈桥附近,管道口是一个约3米长、2。5米高的长方形,内部则与西北窑洞类似。 
    青岛市市政公用建设中心副主任黄绪达表示,德国管网“雨污分流”模式确实先进。一方面,确保强降雨时污水排放不影响泄洪;另一方面,“雨污分流”确保雨水管道不会被污水杂质堵塞。
    三大因素共同发力 
    德国管网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青岛极少发生内涝的底气又从何处来?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刘利和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处处长于洋认为,青岛极少发生严重城市内涝是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温和气候水文条件和完善排水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岛是典型山、海、城一体的滨海城市,主城区依山傍海,因地形地势而建。“青岛三面环海,40%以上地形为山地丘陵,这种特殊地形使降雨经地面径流快速汇入大海。”刘利说。 
另外,青岛中心城区地处温带季风区域,同时又具有显著海洋性气候特点,雨热同季,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衡。与南方城市相比,青岛极少出现台风、连续强降雨等极端天气。 
    完善的排水系统是青岛免受内涝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排水系统建设力度。以2009年和2010年为例,青岛市用于城市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投资分别为10亿元和9亿元。截至去年年底,青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约566。37平方公里,所辖六区排水网总长度约6993公里,排水管网建设标准和密度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 
    于洋说,河道是城市泄洪主要通道之一。近年来,青岛市加大河道整治力度,中心城区主干河道防洪整治全部完成,支流河道防洪整治率约80%,防洪能力按20至50年一遇标准设计,提高了河道行洪保障能力。 
    “由于中心城区多丘陵地形特征,青岛市在丘陵地带设置了截洪沟,可有效拦截山洪,将水流引导至地下管网等最终排入大海。”刘利说。 
青岛并不是不怕淹 
    陈勇说,其实青岛并不是不怕淹,遇到风暴潮与强降雨叠加、台风过境或天文大潮,防汛压力也很大。他介绍说,防汛前,会彻底清理所有地下管网;汛期中,针对一些洼地等重点防汛点,派专人值守,出现积水立即处理。遇到天文大潮,一些古力盖会被顶开,“我们在古力盖下方安装防坠网,防止人员和车辆等坠入”。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